![]() |
大宗商品漲價!
2020年第二季度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持續上漲態勢,尤其是鐵礦石、銅、能源化工產品等連續創下高價,將大宗商品漲價潮引至各行各業?紤]到大宗商品既具有實物屬性,處于產業鏈上游是重要的工業投入品,又具有金融屬性,是吸引資金投資的一個重要領域,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需密切關注。
一方面,此次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在全球普遍存在。反映美國商品價格波動的路透商品研究局(CRB)綜合現貨指數快速上漲,從2020年4月27日347.55點的低點,快速攀升至2021年3月19日的505.03點,升幅達45.31%;同樣,反映我國商品價格波動的南華綜合指數也快速上漲,從2020年3月23日1260.43點的低點,快速攀升至2021年3月19日的1720.64點,升幅達36.51%。另一方面,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存在結構性特點。從種類方面看,金屬類商品漲幅最大。在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期間,CRB金屬現貨指數上漲69.57%,工業原料和紡織品現貨指數分別上漲37.84%、18.92%。與之類似,南華金屬指數上漲70.59%,南華工業品指數、能化指數、農產品指數分別上漲45.41%、28.92%、19.54%。從時間方面看,CRB綜合現貨指數、南華綜合指數都是從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上漲更為明顯。
在供求綜合作用下,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經濟基本面、流動性和計價貨幣,疫情對這些都造成較大影響,這意味著疫情成為最終影響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因素。從2020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看,疫情既推動2020年第一季度的下跌,又推動2020年第二季度以來的上漲。2020年第一季度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為其從第二季度開始的上漲提供了空間,隨著疫苗的推出疫情防控前景逐步樂觀,全球經濟恢復預期樂觀,流動性充裕等引發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
首先,從經濟基本面看。疫情發生直接影響經濟基本面,圍繞大宗商品的實物屬性影響其價格。疫情先影響生產和供給,并隨著時間的延續影響需求。在疫情快速暴發階段,經濟活動幾近被按下暫停鍵,正常生產活動無法有效開展,經濟迅速進入負增長階段,對大宗商品的需求隨之下降,其價格快速下降并低于正常水平。隨著我國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帶動力量,加之受疫情影響國外對我國的各類出口商品需求增加,國內房地產和基建投資保持較大韌性派生出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增加,拉美等國家鐵礦石、銅等因疫情減產縮小供給,供求綜合作用推動大宗商品價格逐步恢復上漲。
其次,從流動性看。疫情發生改變流動性狀況,圍繞大宗商品的金融屬性影響其價格。疫情發生之初,實體經濟受疫情影響正常生產停滯導致資金緊張,金融市場受疫情影響風險偏好降低收回投資導致資金緊張,歐美央行為應對疫情快速降息并大量投放流動性,在穩定流動性的同時也導致流動性供給過剩。過多的流動性為尋求盈利,開始投向金融市場,大宗商品市場自然是其中一個重要投向。金融市場資金大量投向大宗商品市場,開展投機炒作推動其價格上漲。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各國采取寬松貨幣政策應對,也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在2010—2011年快速上漲。
再次,從計價貨幣看。美元作為主要計價貨幣貶值,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美元作為主要國際貨幣,也是石油等大宗商品的計價貨幣。2020年美國疫情幾近失控,出臺多輪刺激計劃,美聯儲迅速采用零利率政策,無限量量化寬松,其總資產從2020年初的4.17萬億美元升至2021年2月底的7.56萬億美元,其中2020年3—6月4個月時間美聯儲總資產就增長2.85萬億美元。美聯儲大量投放流動性導致美元貶值,2020年美元指數在經歷第一季度上漲后開始下跌,全年下降5.71%。美元的貶值推動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最后,從其他方面看。一方面,新冠肺炎傳染性強,國內外疫情暴發時間上錯位,石油減產、全球貨物運輸受到較大影響,運費價格提高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另一方面,隨時間推移,疫情控制手段將逐步從行政管制轉向藥物控制,疫情防控效果也更好。在經歷2020年的低增長甚至是負增長后,國內外對經濟恢復增長預期樂觀,全球經濟同步復蘇也會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大宗商品快速上漲隱藏較大風險,需要及時做好應對預案,并根據實際情況變化采取應對措施。從國際方面看,受經濟結構等因素影響,我國是全球大宗商品最主要的消費國、進口國,需要密切關注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價格變化,與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做好溝通交流,用好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工具,根據情況適時采取應對措施。在國外實施低利率甚至是負利率,大規模投放流動性,全球流動性充裕的情況下,關注國外流動性外溢對我國的影響,以及國際游資可能借機炒作大宗商品的負面影響,防范輸入性通貨膨脹。
從國內方面看,首先,要正確積極引導各界預期。通過積極正面的宣傳引導公眾合理預期,防止公眾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形成一致性預期并非理性的推動大宗商品繼續快速上漲。其次,要積極疏導供求關系平衡。在供給方面結合既有能力適度增加供給,在需求方面引導適度分散需求,減少不必要的原材料儲備。目前來看,隨著國內經濟持續恢復,加上全球經濟同步復蘇概率較大,壓降或分散需求的難度更大,需要從供給方多做工作。如增加大宗商品產量或進口規模的同時,增大物流配送力度解決區域不平衡問題。再次,嚴厲打擊借機炒作大宗商品。發改委等部門加強對部分行業、區域價格的監測檢查力度,司法稅務等部門加大執法檢查力度,金融監管部門密切關注期貨市場、資本市場變化,在維護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所需原材料投入的同時,嚴厲打擊各類借機炒作或擾亂正常市場秩序的行為。最后,防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金融風險。按照貨幣政策總體穩健的思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對從事大宗商品流通的行業合理放貸,以防止大宗商品價格積累泡沫形成風險進而向金融領域傳導。